聽完計教授演講後的感受
shian | 14 十一月, 2007 16:42今天聽完計教授的講授,證明一件事:我是初生之犢不畏虎,敢在草國推『主題探索課程』的資訊融入教學。
Webquest真的很難嗎?
個人覺得第一個困難的就是:教師自己本身就是欠缺這樣子的學習過程經驗,老師自己都不熟悉,所以連想去做都不會了(計教授比喻在台灣的教師,我們根本沒有這樣子的基因)!這是第一個要突破的。
接下來如果教師有幸聽到 『主題探索、學生為主的學習』的觀念時,第二個困難是:教師自己的動力-對於自己教師專業能力精進的動力、或是真正有在思考要帶給學生什麼真正可用的能力,然後付諸行動。否則只是落下種子,期待哪天它能夠生根發芽吧!
如果教師真正願意付諸行動,嘗試不一樣的教學法。我想下面的問題也可以解決一大半了。
表1 科學教師不使用探究式教學法的十個最常見理由(Lawson, 1995) |
|
1.時間與精力 |
致力於發展良好的探究單元教材必須花費許多時間 |
2.教學進度太慢 |
我們有學區規定的課程並且必須涵蓋所有教材 |
3.閱讀困難 |
學生無法閱讀探究取向的書籍 |
4.風險太高 |
行政單位不瞭解課室中發生了什麼事:他們會認為我沒有在做教學的工作 |
5.能力分班 |
沒有好的思考者留在普通生物班級 |
6.學生的不成熟 |
學生太不成熟 |
7.教學習慣 |
我這樣教學已經15年了,現在沒辦法改了 |
8.具順序性的教科書 |
探究取向的教科書使我們陷於此書籍所編列的順序中 |
9.師生的不舒適 |
當我無法掌控課室中正在進行什麼時,會覺得不舒適 |
10.價錢太高 |
我的實驗室設備不適合探究 |
以上圖表摘錄於 『探究式教學的歷史回顧與創造性探究模式之初探』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洪振方
最後結論是:台灣的教育令人憂心,在全球化的趨勢下,我們的下一代在逐漸喪失他們的競爭力,這個問題不該由我一個人來解答,只是我也算是共犯之一.....
Posted in
資訊教育 .
迴響: (4).
引用:(0).
靜態連結網址
«Next post |
Previous post»